人民网的网友们,大家好!我是市场监管总局企业监管局的副局长庹登夫,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来介绍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,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的有关情况。谢谢大家!
主持人
请介绍一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建成的有关情况。
庹登夫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,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,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,使人不敢失信、不能失信。” 2015年3月20日,李克强总理视察工商总局时强调,要形成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公示大数据平台,把市场监管体系这张“网”织好织密。市场监管总局历经两年多不懈努力,于2017年底全面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(期间,先后与56个政府部门共同签订涉企信息归集工作方案,与37个部门签订了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)。公示系统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,联通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,把跨部门、跨领域、跨层级的各类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、注册登记、抽查检查等关于企业的信息统一归集,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记于企业名下,截至2018年4月底,公示系统累计归集全国3000多万企业5.68亿条信息,通过中央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向中央各部门推送企业基础信息5105万条,经营异常名录1111万条、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3.49万条。发挥了“一网归集、服务各方”的重要作用。 [15:13]
主持人
请介绍一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能为百姓带来怎样的便利。 [15:14]
庹登夫
建设运行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,发挥企业信用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,利企便民,切实让企业和群众受益,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。
一是不断强化社会各方查询企业信息便利性。公示系统实时归集企业方方面面的信用信息,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记于企业名下,极大方便了社会公众查询,社会各方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关注度和使用率持续走高。截至今年4月底,公示系统的访问量累计达到447.30亿人次,查询量已达174.87亿人次。仅2018年以来,日均访问量4662.73万人次,日均查询量383.59万人次。
归集企业信息,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把这些信息用起来,用来服务老百姓干事创业,用我们的话来说,就是要改善市场准入环境。现在,我们在前期“三证合一”“五证合一”基础上,推行“多证合一”改革,今年以来,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将19项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,实现“二十四证合一”。证照合一以后,老百姓开办企业就不需要跑那么多部门,办各种各样的证照。我们通过公示系统进行信息归集和共享,通过“双告知”、“多报合一”、登记全程电子化等方式,向各部门实时推送企业基础信息,实行相同信息“一次采集、一档管理”和“数据网上行”“让企业少跑路”,减少企业多头、反复提供信息的负担,简化优化企业办事程序,更加便利群众办事创业。
为保障金融机构、律师事务所、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机构大规模、高频度、专业化应用,我们采取提高硬件配备、开通云安全、优化访问限制频次设置、设立白名单等措施,及时满足、回应社会各方面的应用需求和诉求,进一步提高公示系统的服务水平。我们将继续着力提升公示系统查询的准确性、权威性,解决公众、企业、政府间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,服务社会各方面更加便捷、全面、及时地获取企业信用信息。同时,组织开发APP应用和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应用产品,进一步拓展使用途径,切实提升公众应用公示系统的体验度。
二是持续服务企业做好年报工作。公示系统的全面建成,为企业年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保障。企业年检制度改为企业年报公示制度,企业通过公示系统公示自身方方面面信息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,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。改革前,每户企业年检平均需花费上千元的审计费用,改革后,每年为企业节省大量开支,而且企业可以坐在办公室通过网上年报,节省时间少跑路不折腾。2013年-2016年企业年报公示率分别为87.55%、85.12%、88.32%、90.45%,均高于2012年全国企业83.86的年检率,表明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。截至4月底,全国企业通过公示系统仅公示即时信息就达1068.12万条。目前,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与海关总署、商务部、国家外汇管理局“多报合一”工作,在今年已经整合126项海关年报事项基础上,加快与商务部门330项外商投资企业年报事项和62项外汇管理部门外汇存量权益登记事项的整合,减少企业重复报送的频次和数据量,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。
三是积极推进公示系统数据社会化应用。加强与金融机构、行业协会、互联网平台等社会第三方的数据共享,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平台型企业对企业的规范、引导功能,扩大社会监督,推进社会共治。截至目前,公示系统已向相关方面推送异常经营名录信息1111万条(含移出)、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3.49万条,在推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、维护交易安全、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好作用。